-
文化
-
百科
-
健康
-
時尚
-
美食
-
樂活
-
旅行
-
幽默
-
情感
-
體娛
-
美體
-
民生
-
財富
-
科技
-
創業
-
汽車
-
樓市
-
職場
-
教育
-
學術
-
企業
-
區塊鏈
-
其他
發佈時間:
三民美食
家具收購
人民日報推薦:8個高級生活方式 音頻: 進度條 00:00 12:29 合集 #生活 96個 模具設計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象得那麼糟。”
每個人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快樂與否,取決於個人的智慧。今天,與大家分享《人民日報》推薦的提高生活幸福感的8個方法,養成受益一生。“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副好身體、一份好心情、一個好心態。”
貝拉·麥凱是英國《衛報》的撰稿人,受離婚和精神健康的困擾,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和焦慮症。在《跑步拯救了我的生活》一書中,結合親身經歷、心理學知識,以及有同樣經歷的人的訪談,她發現運動可以戰勝焦慮和抑鬱。運動,比如說跑步,有分心的作用,當你的身體在經受痛苦,就會緩解大腦某些部分的運作。在因為失戀、失去親人或者生活壓力過大等事情而煩躁不堪時,邁開腳步,轉移註意力,或許可以把生活帶回正軌。要想把事情做好,就要遵循“禮”,時刻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在不清醒的狀態下,不但事情做不好,甚至可能傷及自身。《三國演義》里的猛將張飛,為了給關羽報仇,下令三天內趕製五千套白旗白甲,部將範疆、張達直言無能為力。二人得知如果不能完成就要被斬首示眾,無奈之下潛入賬中,殺了張飛,拿着首級投奔孫權。可憐張飛一世英雄,與其說他死在部將手下,不如說死在不清醒的狀態下。但我們可以在清醒的狀態下用心去做,即使不周全,至少不會傷害自己,獲得的結果也能接受。哈佛大學實驗室曾經對人的焦慮進行過科學的量化、統計和分析,結果令人吃驚。統計中發現,有40%的憂慮是源於對未來的擔憂,有30%的憂慮是源於過去的事情,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於當下的問題。與其糾結於無法掌握的過去和未來,不如鼓起勇氣直面還能改變的現狀。“如果想征服生命中的焦慮,活在當下,活在每一個呼吸里。”
我們不能為無法改變的事情焦慮,也不要為現存的難題駐足不前,遇到問題,一定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辛棄疾在《賀新郎》中寫道:“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她作為國民黨高層的子女,難逃跟着父親為政治和戰爭而顛沛流離的命運,因此幾乎沒有安靜讀書的時候。但齊邦媛從不為命運坎坷而黯然神傷,而是坦然面對失意,拋開內心雜念和外界影響,一心撲入英美文學中。晚年遭遇車禍,重傷住在醫院時,齊邦媛在心裡默念但丁的《神曲》:正是這樣平心靜氣、不怨不艾的態度,才使她寫出了《巨流河》這樣的經典巨著。失敗和磨難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它們打倒而一蹶不振。失意是苦悶的,坦然待之的人卻總能苦中作樂,堅強面對,從而獲得精彩的人生。但很少有人能在榮譽和利益面前保持淡定,殊不知得意時淡然才是生活智慧。名篇《傷仲永》中的方仲永家境貧寒,不識字。某天卻突然寫了首好詩,展現出了神童的資質。可是父親卻藉著仲永的名頭獲取利益,天天帶着他到城裡各處人家顯擺,不讓他學習。反觀那些成名時淡然處之的人,他們不把名利作為唯一追求,反而更容易初心不改。這個世界上,只有對一時的成功淡然處之,人才能走得更遠。“我發現書的確有很大的魔力,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或者煩憂,通過讀書都可以輕柔地化解。”
碰巧,他讀了一本有關幸福的書,這本書讓他頓時開悟了。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會有迷茫的時候,與其一直糾結,不如靜下心來讀一本書。讀書可以療愈身心,讓一個人變得眼明心亮,不再與雞毛蒜皮的小事較勁,不再執着於無關緊要的困擾。傅雷在給兒子的家書中寫道:“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因為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讓自己安靜下來,聆聽內心的聲音。通過這樣的思考,我們能對之前發生的一切事情,做一個總結,有錯則改之,無錯則加勉。同時還能結合現實情況,對明天的工作和生活,做一個合理的規劃。“真正的修行,不是在喧囂的交往中辨認自我,而是在安靜的獨處中反思人生。”
人在孤獨的時候,因為沒有人打擾我們,往往更敏銳和更具有創造力。豆瓣上有個熱門話題:“有哪些是你步入中年,才開始明白的道理?”“我年輕時僥幸躲過去的每一天,中年以後都在加倍奉還。”
晚清重臣曾國藩年輕時在翰林院工作,當時比較清閑,於是他每天跟人吃吃喝喝。曾國藩仔細一想,覺得這樣的日子就是在混吃等死。於是他痛定思痛,決心找點正事做。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有價值的,閑暇的時光里,藏着你未來的樣子悠閑時,不妨學習一個新技能或者培養一個興趣愛好。2022年,願你學會這8種高級生活方式,提升人生幸福感,滿懷希望地繼續前進。作者 | 小紙條:熱愛文學,尤其是現當代文學。熱愛寫作,最喜歡的作家是路遙。熱愛足球,偶像是梅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