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派 我家有女兒,有女萬事足。
598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家有女兒,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註

只有把堅毅的種子埋在孩子心中,他才會在面對坎坷時,無懼風雨、勇往直前。
——鹿媽

來源 | 成長樹(ID: chengzhangshu9)
一位有着 20 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曾給我講過兩個孩子的例子。
這兩個孩子入學成績差不多,智力水平也差不多,但 12 年後的結局卻大相徑庭。他總是遇見難題,就避而遠之,要麼直接放棄,要麼剛嘗試了開頭就開始退縮。而另一個孩子,開始接受起來可能會慢一些,卻很愛啃硬骨頭,面對難題,他會想盡辦法嘗試。面對自己的成績,那個遇見難題就逃跑的孩子會自我安慰說:圖片來源:電影《奇跡》
結果,愛逃跑的那個孩子就只能靠着自己的聰明勁,把成績穩定在一定的水平線上。而那個愛較勁的孩子,卻靠着這股不服輸的勁頭敲開了北大的校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安吉拉·達克沃斯說:在我們做的所有研究中,我們發現有一個特質能夠很好的預測成功,它不是社交能力,不是美貌,不是健壯的身體,也不是智商,而是堅毅。
堅毅是逆境奮起的最大助力
12 歲時,他第一次接觸籃球,並瘋狂地愛上了籃球。因為身體的缺陷,他比別人更加艱難,也比別人更加努力。不管是學校的操場,還是村裡的運動場,甚至是家裡的客廳都是他練球的場所。他不會運球,就死磕運球,從大力運球,到左右運球,再到背後,胯下運球,一點點嘗試,一點點攻剋。他投籃不准,就把家裡的貼畫當作籃板,隨時隨地地練習。他左手的五根手指頭,因為打球,出血、結繭、再出血、再結繭。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張家誠終於從一個最不起眼的籃球愛好者,變成了一個專業籃球運動員都不敢小覷的對手。去年 6 月,他與專業運動員的一場單挑對決,引起全網沸騰。只見他僅用一隻手,躲閃,過人,投球,所有動作行如流水,快如閃電。專業運動員在他的機警敏捷下竟然毫無還手之力,三個回合,他投中 9 球,獲全勝。NBA 球星斯蒂芬·庫里看到這則視頻,激動地全網尋人:中國籃球名將朱芳雨說:“這是我見過籃球打得最好的孩子。”易建聯忍不住感慨:“心,永遠是身體最強壯的地方。”把一手爛牌打成王炸,需要的不只是技藝,更是對內心的磨練。張家誠不因自身缺陷而自怨自艾,不因困難而退縮,不因辛苦而懈怠,就憑着一股子非要不可的韌勁一路闖關,最終用自己的堅持和毅力改寫了自己的命運。就像安吉拉曾在 TED 演講中講到得那樣:
日復一日地對未來堅信不已,不是持續幾個星期,幾個月,而是持續很多年,真正的不懈努力,並將自己所想的未來變成現實,這就是堅毅的表現。
堅毅是懈怠的剋星
安吉拉還曾邀請了數以千計的高中生填寫關於意志力的問卷,一年後發現:意志力越堅定的孩子畢業的可能性越高,而其他所有可能的影響因素則幾乎都被排除了。換句話說,就是學渣和學霸的真正差距,其實不是智商,而是超越常人的意志力。沒有了老師的監督,沒有了同學間你追我趕的緊迫感,兒子總是不知道自己該幹嘛。早上磨磨唧唧不起床,作業也馬馬虎虎地應付,讓他多做一張卷子,多背一篇課文,不情不願的。結果,複課成績檢驗,他足足退步了 20 名,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成績,自己躲在屋裡悶待了一個多小時。記得有人說過:越是放鬆的時候,越不能大意;越是舒適的時候,越是考驗一個人的毅力。如果一個孩子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一旦妥協,或者懶惰,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退步很遠。而那些有毅力的孩子,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中,都能一門心思朝着自己的目標埋頭前進。去年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以 725 分的驚人成績博得全網盛贊。其實唐楚玥並不是天生的那種“牛娃”,她的好成績,更多的是靠一直不斷地用心努力。整個疫情期間,唐楚玥都嚴格恪守着在校時的學習時間、計劃和進度,她說:都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一個內心有毅力的孩子,無論何時,都不會放低對自己的要求,他們時時刻刻都會堅持着自己的熱情,並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愛迪生說:天才是 1% 的靈感,加 99% 的汗水。只有培養孩子的堅毅力,讓孩子自我驅動,為自己的未來全力以赴。圖片來源:電影《阿浪的遠方》

如何培養孩子的堅毅力
堅毅是向著長期的目標,堅持自己的熱情,即便經歷失敗,依然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這種品質就叫做堅毅。簡單來說,堅毅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和驅動努力的熱情。他小的時候,被媽媽逼着練鋼琴,小學 5 年級就已經考過了鋼琴 7 級。高中的時候,他喜歡上了美術,沒有人逼他,他卻能每天堅持三個小時的練習時間。現在,他在工作之餘依然堅持畫畫,還開了自己的視頻畫畫課,已經擁有 30 多萬粉絲。其實, 沒有熱情的堅持,不過只是機械的運動,並不能長久。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孩子做他愛做的事,並持續去愛呢?兒童和青少年時期,在專攻一項運動之前嘗試過不同運動的運動員,發展會更好。所以,允許孩子尋找和試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內在興趣,讓孩子自己做選擇,這是孩子沉浸其中的關鍵點。如果孩子嘗試了很多,卻依然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我們可以先鼓勵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投入一段時間的努力,再談喜不喜歡。圖片來源:電視劇《不完美的丈夫》
在一件事上投入的時間達到 1 萬小時就會成為這件事的專家。而當孩子的努力得到外界積極的反饋時,孩子就會產生巨大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會進一步提升孩子的興趣和熱情,督促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面對挑戰和失敗,具有成長型心態的孩子,會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圖片來源:電影《唇上之歌》
相反,具有固定型心態的孩子會認為自己不行,不夠好。其實,每個內心的悲觀主義者旁邊都住着一個成長心態的樂觀主義者。想要引導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小方法:1. 當孩子不知道怎麼做,不敢嘗試,或犯錯誤時,告訴孩子——做錯了,是一次成長。這個方法行不通,可以換個方法。失敗並不意味着一切都結束,它是一個新的起點。2. 當孩子嘗試了,也完成了,鼓勵孩子進一步深思——我是不是還能做得更好,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3. 為孩子建立一個“成就文件夾”,讓孩子把自己取得的一些小成就搜集起來,讓孩子真實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培養出一個有堅毅力的孩子,我們才能放心地看着他們“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來源:小樹媽媽(ID:tree2050),最受爸媽歡迎的育兒類公眾號,這裡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寶爸寶媽,你所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本文圖片來源於圖蟲創意。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就把我們“設為星標”★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育兒先育己,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註女兒派
每晚八點陪你一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