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取得長期的投資收益率,依靠估值波動和博弈是很難做到的。”日前,太平資產資產管理部投資經理趙濤接受券商中國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
趙濤是南京大學金融學博士,16年以上相關從業經驗,曾任職於海通證券研究所、富國基金。2015年加入太平資產後,趙濤專註公司第三方資金股票投資,投資理念是以自下而上選股為主,追求長期的絕對收益。
經過多年修正和調整,目前趙濤的投資策略非常明確,即爭取平均每年新增幾個一線公司的買入機會,買入後集郵模式持有,既不越跌越買,也不越漲越賣。這一投資理念使得其賬戶業績帶有強烈的個人特色,有時甚至游離於大盤走勢。在大盤大跌年份,趙濤管理的賬戶凈值漲幅曾一騎絕塵;在大盤上漲的年份,其管理的賬戶凈值也曾跟不上大盤漲幅。但如果將時間拉長,2016年以來,趙濤管理的四個賬戶合計年化收益率在超1300只同類產品中達到前1.2%。
趙濤解釋自己的投資邏輯是,聚焦於那些具備高護城河的公司,希望能夠憑藉對這些公司基本面和估值方面持續5年以上乃至幾十年的長期跟蹤和積累,建立起投資上的競爭優勢。“令人欣慰的是,價值投資在全球都屬於非主流的投資方式,這條道路並不擁擠。”他說。
趙濤:我管理的主要是第三方資金。第三方資金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投資目標主要有三類:第一種是考核一年期絕對收益;第二種是考核一年期相對收益;第三種是考核長期收益,關註的是三年以上甚至一二十年後的資金收益率。
我管理的賬戶屬於第三類,投資風格是不追求短期排名,不用放大收益波動,將資金永久損失的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同時,只考慮長期回報率。客戶選擇上主要選擇能長期持有的客戶,拒絕短期客戶和放杠桿客戶。
趙濤:不同的投資理念,背後對應着對世界的不同認知。投資是認知能力的變現。
以集郵方式收集一線公司股票,實質是靠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來賺錢,在每股收益增速變化和估值變化的基礎上,疊加路徑依賴。我認為研究時間積累與對公司認知能力正相關,研究積累的年份越久,對公司的認知能力越高,做出投資判斷的準確率也越高。
股市裡面的絕大部分股價變化,都是不可知的。能夠事先瞭解並明白的新增機會,一年最多只有幾個。因此研究的目標應該定位成每年找到幾個新增的確定投資機會。一線公司排序買入後集郵模式,每年只需要新增幾個可以買入並長期持有的機會即可。
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市場上幾千隻股票,我們研究了2000多只,經過不斷淘汰和新增,目前長期跟蹤的是50-100只股票。總體來說,找到一批能夠持有10年的公司,尋找機會買入後集郵持有不再賣出,是能夠獲得較好的長期投資收益的。
我的具體目標是長期取得每年相對大盤10%的超額收益率,或者平均每年10%的正收益。根據巴菲特的投資歷史,相對大盤10%的超額收益率目標,是比較現實可行的,也是能夠達到的極限。
趙濤:以集郵方式收集一線公司股票,風險在於估值回落。對策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避免追漲估值上升過多的股票,鑒於已經有了50-100家公司的備選庫,從中選出足夠構建組合的,且估值可以接受的公司並不難。對於估值過高的一線公司,保持持續的跟蹤,耐心等待市場熱潮過去之後的估值回落。
二是當絕對估值可以接受的時候,逐步建倉。完全等待一線公司估值低估,可能會永遠等不到。在絕對估值可以接受的時候,以逐步建倉的方式逐步增加持倉比例,是一個相對可操作性的策略。
對於業績穩定的一線公司,以長期上升均線為買入點。例如,未來10-20年平均利潤增速 10%-15%的股票,其股價走勢是圍繞一個每年以10%-15%速度上升的均線進行上下波動。均線所對應的,差不多就是公司的合理市盈率。如果是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只是估值正常波動的一線公司,適合在合適的價格一筆買入。
三是謹慎擴大股票庫。真正瞭解透一家公司,往往需要經歷長達數年反覆跟蹤和思考的磨練,才能逐步建立起競爭優勢。謹慎擴大股票庫,不急於求成。對於存在某些缺陷的有護城河公司,先放到中等護城河中多觀察幾年,不要急於放到高護城河池中。
如果覺得大盤過分高估,可以用調整倉位方式來處理。如果1年內基本面明確向下,但5年基本面明確向上,可以通過調整倉位方式降低持倉壓力,但會保持一定的倉位,不會全部賣出。
趙濤:投資的要義並不是說要把所有的投資機會都找出來,而是要找到自己能夠抓住、比較確定的機會。我的選股方式是自下而上選股為主,追求長期的絕對收益。
一線公司為高護城河高增速公司,即行業未來5年增速超GDP增速,絕對寡頭,公司未來5年年均利潤增速超10%。國內大約有50-100個公司符合這一標準,從中尋找買入的機會。
一線公司非常稀少,應該採用集郵模式。一旦在合適的價格買入之後,只有在公司基本面出現重大問題時才全部賣出。即便估值過高賣掉一部分,也會保留部分倉位,最多根據估值和其他機會調整倉位占比。隨着時間推移持續買進,在時間維度上分散風險。
同時逐步買入其他類似的股票,在品種維度上分散風險。這樣逐步建立起一個投資組合,該投資組合能夠規避常見的風險,並獲得公司利潤增長帶來的相應股價上漲收益,進而實現長期收益率目標。
我會儘量選擇不同行業的第一名。
趙濤:在基本面確定的前提下,即公司業績有較大概率會有持續10年的高增長,買入時機主要取決於短期業績變化和投資者心態變化引起的估值變化。
最理想的重倉買入時機,是公司雖然基本面確定,但在短期因素影響下估值不高,且公司盈 利能力的堅固性強。此時買入後可能的股價回撤幅度小,只輸時間,一旦買貴了,多持有幾 年就會以極大概率盈利。我每年90%以上的精力放在尋找此類機會上面。
配置買入意味着可買可不買,是公司雖然基本面確定,但估值並不低,股價已經從底部上漲了起來,此時買入後可能的股價回撤幅度中等。我一般會使用小倉位做第一次建倉,給自己留出投入大量工作進行深度研究的時間,同時預留資金用於研究水平提高後的補倉。
放棄買入的時機,是公司雖然基本面確定,但短期內股價是市場大熱門,股價已經持續上漲較多,估值非常高。此時買入後可能的股價回撤幅度大,不適宜建倉,雖然會錯失上車機會,但只要長期跟蹤着,總會找到買入的機會,代價是存在錯過的可能性。特別要註意的是,千萬不要跟着跟着跟丟了,或者買入機會真正出現時,由於理解不深而不敢買入。
關於估值問題,一個公司的估值到底貴不貴,取決於時間維度。持有的時間周期不同,結論會完全不一樣。有些公司可能現在看比較貴,兩三年內都不會有投資機會。如果我們把時間拉長到三年甚至更長時間,只要是好公司,在未來職業生涯中就可能會找到投資機會,就是值得持續跟蹤研究的。
趙濤:我是立足於10年投資價值和確定性來買入股票,因此一定程度上會淡化大盤走勢,與市場風格聯繫度會降低。當然,在大盤過分高估或者有大幅下跌可能的情況下,會進行倉位控制。
趙濤:回顧過去投資生涯,對於投資靠什麼賺錢,經歷過多次反覆。雖然一直希望能徹底執行價值投資,但在實踐中未能扛住各種現實壓力,曾在執行環節出現明顯的偏差。
例如2018年前後,由於看不上增速 10%-15%的公司,過於追求業績短期高增長,把精力放在尋找中等護城河高增長的公司。而中等護城河高增長的公司,高增長可能只能持續2至3年,增長的持續性差,股價上漲全靠估值波動,差不多只是在賭大盤的波動,長期持有沒有價值。
2019年我增加了增速雖然只有10%-15%的一線公司,減少了中等護城河高增長的二線公司。2020年進一步減少二線公司,聚焦於長期研究有確定性增長的,從而逐步構建起了更令人心安的組合。
2004-2020年,持續16年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只要公司能夠持續增長,投資就能賺錢,即便是增速低於10%的公司,股價也是在不斷創出新高的。反之,不能持續增長的公司,股價就不會創新高的。不怕慢、就怕站,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